
铸造厂产尘集中于砂处理车间(混砂、落砂)、清理车间(抛丸、打磨)、浇注区(残砂清理),粉尘类型含金属碎屑(铸铁 / 铸钢粉)、型砂粉尘(SiO含量高)、高温残砂(≤200℃),真空清扫系统需实现 “重型粉尘高效输送、耐磨防堵、安全适配”,方案核心如下:
一、铸造厂真空清扫系统核心设计参数(适配铸造粉尘特性)
风量与风速计算
高尘区域(落砂机、抛丸机):落砂机按 “处理砂量 ×1.5 系数” 计算(如每小时处理 50t 型砂,风量需 15000-20000m³/h),确保吸罩口风速≥20m/s(克服型砂粉尘比重大的沉降趋势);抛丸机需全密闭 + 配套吸尘,单台 Q3210 抛丸机风量 8000-10000m³/h;
中尘区域(混砂机、打磨台):混砂机按 “设备容积 ×6-8 次 /h 换气量”(如 10m³ 混砂机需 6000-8000m³/h);手工打磨台设条形吸罩,风量 1500-2000m³/h/ 台,吸口距打磨面≤300mm;
预留 25% 风量余量(应对型砂湿度变化导致的粉尘粘性增加)。
负压与阻力设计
系统总负压≥4000Pa(铸造粉尘密度大,需更高负压克服管道阻力:每 100m 管道损失 800-1000Pa;滤料阻力 1500-1800Pa);
吸尘口负压稳定在 1200-1500Pa(确保重型金属粉尘不沉积在吸口)。
管道选型与布置
材质:主管道用 304 不锈钢(壁厚≥3mm,抗型砂粉尘磨损),支管选用耐磨陶瓷复合管(局部易磨损段,如吸口附近);
风速:主管道 18-22m/s(防止型砂粉尘沉积堵塞),支管 20-25m/s;管径按 “D=√(4Q/(πv×3600))” 计算,常用主管道管径 300-400mm,支管 150-200mm;
布置:管道坡度≥3°(便于停机后残留粉尘自流至集尘箱),转弯采用大曲率半径(R≥3D),避免 90° 急弯(减少磨损与堵塞)。
二、关键设备选型(耐磨 + 防堵 + 安全)
动力设备:选耐磨防爆罗茨真空泵(风压 4000-6000Pa,抽气速率匹配总风量,转子表面喷涂耐磨合金涂层),电机防爆等级≥Ex dⅡCT4(应对型砂中煤粉等可燃成分),配隔音罩(降噪至 85dB 以下)。
过滤与分离装置:“旋风分离器 + 耐磨布袋除尘器” 二级组合
旋风分离器:前置处理≥200μm 粗型砂 / 金属碎屑(分离效率≥90%,减少布袋磨损),底部设星型卸料阀(防漏风,适配间断排尘);
滤筒除尘器:高精度过滤除尘(耐温≤260℃,抗型砂磨损,过滤精度≥99.9%),清灰方式为高压脉冲喷吹(压力 0.6-0.8MPa,清灰周期 15-30s,避免粉尘粘袋);除尘器壳体内衬 5mm 厚耐磨钢板(应对粗粉尘冲击)。
吸尘组件(适配铸造场景)
落砂机:设环形包围式吸罩(覆盖落砂区域,吸罩高度≥落砂机工作台 1.2 倍,内壁贴耐磨橡胶板);
抛丸机:与设备壳体一体化密闭,在抛丸室顶部设 2-3 个吸尘口(避开弹丸喷射方向,防止弹丸吸入);
浇注区残砂:用耐高温伸缩吸臂(耐温 300℃,可手动调整吸口位置,吸口配金属网罩防大块残砂吸入);
所有吸口设可拆卸耐磨滤网(孔径 5mm,拦截大块碎屑,便于清理)。
三、适配性与安全设计(贴合铸造生产)
真空清扫系统适配性
分区域控制:按 “砂处理区(粗粉尘)、清理区(金属粉尘)、浇注区(高温粉尘)” 分 3 个独立子系统(避免不同粉尘混合导致分离困难),各子系统设独立控制柜,支持手动 / 自动切换;
防堵设计:管道每隔 50m 设气动敲击阀(定时敲击管道外壁,防止粉尘结块堵塞);集尘箱底部设倾斜式卸灰斗(配液压闸门,便于重型粉尘卸出)。
安全防护(防爆炸 + 耐高温 + 人员保护)
防爆:除尘器设防爆膜片(爆破压力 0.15MPa,朝向无人员区域),管道装隔爆阀(响应时间<0.3s);所有设备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防止静电积聚;
耐高温:浇注区吸尘管道设水冷夹套(冷却高温残砂至≤100℃,避免损坏滤袋);
人员与环保:车间粉尘浓度≤2mg/m³(符合 GBZ2.1 对矽尘的限值),除尘器排气筒高度≥15m,排放浓度≤10mg/m³(符合 GB16297);操作岗位设防尘面罩(N95 级 + 防尘眼镜)。
四、铸造厂真空清扫系统典型应用场景
砂处理车间:系统覆盖混砂机、落砂机、砂再生设备,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粗型砂(回收后重新制芯),布袋除尘器净化细粉(集中外运处理);
清理车间:抛丸机与打磨台共用子系统,耐磨管道 + 高压脉冲清灰,避免金属粉尘堵塞;
浇注区:耐高温吸臂 + 水冷管道,清理浇注后残留砂块与金属碎屑,防止高温粉尘引燃滤袋。